中国美术学院考研(中国美术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中国美术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在新技术引领时代革新的当下,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代呼之欲出,并正在改变我们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的方式。智能社会的交互与联结,不仅是人与物之间的互动行为,更是物与物之间的智能互联,人与人之间的感知链接。

怀着对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对未来生活的遐想,青年设计师开启了对智能生活的探索之旅。未来的设计教育是怎样一种模式?未来的文旅体验会如何升级?碳中和在校园中如何实现?未来厨房又是怎样的形态?未来的展览观众如何参与?……设计师们跨越技术的藩篱,自由地发问,再付诸多元的解答。在物联网的全面感知过程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也是可以进行“对话”与“交流”的,再通过可靠的传递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并应用于多元的领域。从人机互动到万物互联,我们必将经历这一路上各种不成熟设计的摸爬滚打,用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设计跨界的力量去构建更美好的全连接世界。

1

在线档案:DI-Archive

作者:朱吉虹 导师:王昀、何人可

设计奖项是设计实践的风向标,是设计趋势的风向标,也是设计研究的风向标,对设计领域知识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不同于高校设计教育知识体系培养和设计实践能力训练,设计奖项中的优秀设计知识呈现以案例为中心的问题导向性、前沿性和跨学科性特点。DIA利用评奖优势导入巨量鲜活的国内外设计资源并引发知识扩散,可为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提供创新智库。DIArchive旨在将DIA集聚的优秀案例进行重新组织和表示,以使知识得到更好的传播、重新语境化及转化的机会,从而使观者能获取、吸收、内化和应用这些知识达到设计创新的目的。

现场照片

概念视频

2

玉见良渚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混合体验设计

作者:陈异子 导师:王昀

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的具象表征和物质载体,蕴含着物质与非物质多重文化资源,既是开展保护研究、社会教育及展示传播的文化地标,也是公众游憩、实地感受文明图景的公共文化空间。而随着文旅产业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转向以及公众个性化体验需求的攀升,对考古遗址公园文旅体验设计的理念方法与技术手段均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命题。

本项目以满足公众感知体验需求为主旨,运用数智演绎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玉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构建文明演进的叙事图景。通过“水城陆路”、“流水引玉”、“玉见寻艺”、“以玉崇礼”四个篇章的叙事内容构建,以体验组件创建并带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全域场景规划、以全域混合体验构建历史语境及旅游者心流,并以体验生态搭建让文化实现感知力、共鸣力的持续循环。让公众在自然交互体验过程中感知良渚古城的玉器文化,激发公众最深层的情感共鸣及感知认同,形成见证文明延续、铸就共同体意识以及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第一现场。

现场照片

概念视频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巧厨”

作者:王一墨 导师:刘征

在后疫情时代,人们日常饮食的高品质和即时需求难以同时满足,本课题基于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社区餐饮自动化零售服务新模式,在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背景下,能够让人们随时购买到健康卫生的高品质健康小炒。通过整合企业、商家和社区的现有资源,构建了社区场景中能够提供高品质中餐烹饪和即时配送的智能烹饪服务系统。验证了产品服务系统在智能烹饪机产品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智慧烹饪场景设计开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现场照片

作品效果图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低碳重塑(reshaping)

作者:沈忻雨 导师:胡惠君

本次毕设创作主要基于论文研究的校园低碳服务系统设计策略,在“学院即社区,低碳即时尚”的设计主张与低碳理念指导下,对校园垃圾循环与现场低碳体验进行的一次有效尝试。

展览围绕国美、低碳、时尚展开,希望能够“用低碳换低碳”,让校园学生的低碳好行为延续下去传递给参观者,让参观者学习到一些低碳知识、获得时尚的低碳单品、对低碳更感兴趣。

现场照片

概念视频

空间印记

——虚拟在场的展览互动体验设计

作者:赵毅 导师:胡国生

现今的展览中包含大量数字化的展示技术,再结合多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极大的增加了观展趣味性,提升了观众的观展体验。此外,展览作为一种社会性质的活动,符合社会学现象的底层逻辑。因此,研究者从互动仪式链这一社会学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展览语境中由人、事、物、场构成的整个互动仪式流程,并结合体验设计相关方法构建了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展览互动体验设计策略。此次毕业创作是针对设计策略中“建立交流渠道,辅助情感共享”这一机制进行设计,构建了“空间印记”这一虚拟在场的社交互动方式,以增强展览情境中人际互动的属性,给观众提供一个情绪传播的平台,提升观展过程中的互动体验。

现场照片

演示视频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七界低碳

作者:冯瑞云 导师:王昀

作品倡导“学院即社区,低碳即时尚”的理念,以架构为重设计方法,结合行为引导的驱动力,从而创造校园内的低碳行为共鸣、绿色共享和生态时尚。

“碳界”从校园周围的社会生态,到校园内的各种节能技术和数据网络,展现了低碳校园的基础物理层面;校园内各个场景的日常低碳行为、低碳主题活动和低碳小程序形成了核心的行为引导层。各层面相辅相成,相互关联,以此构建了以行为引导为核心,技术系统为基础,界面设计为载体的低碳校园生态系统。

现场照片

概念视频

融·联-智能数据管理系统

作者:李寒 导师:胡惠君

基于案例项目的实际需求,将智能数据平台进行前后台功能划分,依据设计策略进行主要数据界面的设计实践。整体界面采用重点图表居中、导航栏置于左侧、通用信息栏置于右侧的布局方式,保证实时呈现部门协同情况的重点数据的视觉张力,同时也可以浏览本部工作情况并进行相关操作。使用不同主题色对不同职能部门页进行区分,合理规划图表形式与排布结构,结合文字内容、功能按钮、内容图标及装饰性元素从视觉的内容、结构、效果方面进行了设计优化。色彩、版式、动效与交互是界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架构,将原有设计与优化后的设计进行了对比,从这几个角度解析描述优化前后的视觉差异,将研究内容在设计实践中进行应用与适配。

现场照片

概念视频

8

团队创造力支持系统

作者:龙栩黛 导师:刘征

创造力是推动创新设计的重要驱动力,激发团队创造力是辅助创新设计的关键所在。随着创新思维研究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借助计算机来辅助团队创新设计,打破思维边界激发创造力,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作品是基于对团队共享心智的研究,构建了一个面向创新设计的团队创造力支持系统,系统以web端的系统设计为软件作品,包含系统的共享协作界面的使用、设计协作思维的数据分析界面。展览主要将团协作的3个过程进行展示,共享心智部分、链接图部分、系统界面部分。

现场照片

概念视频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激励 incentive

作者:蔡红霞 导师:王昀

在互联网能效用工背景下,「人」与互联网平台应该是何种关系?「人」在不断地被互联网中的规则、任务、奖励所裹挟,每个人都在这样的体系内能效化、生产力化,而不是作为一个「人」所存在。本项目立足于代驾司机的做单APP的激励体验设计,尝试去探讨人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关系,基于心理学进行了大量的用户研究,将大量的生活日常信息进行深度抽离并通过声音可视化的艺术形来体现代驾司机的用户特征,以此来引起对于这类人群的关注并引发人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设计哲理思考。

现场照片

演示视频

10

D·WILL虚拟实验剧场

作者:陈可馨 导师:王昀

后疫情时代,在AIGC的洪流中,工业设计奖项知识平台的未来在哪?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作品基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WILL设计讲堂,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奖项知识平台的内与外,向内重构D·WILL设计讲堂的产品性,将课程进行整理、生产、发布,链接用户、知识、奖项与作品;向外融合虚拟与现实维度,探索全新的授课方式,呈现人工智能驱动下的D·WILL元宇宙世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D·WILL设计讲堂,以更开放的形式推动设计知识的传播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社会化传播。

现场照片

概念视频

//展览时间

2023.6.01-2023.6.07

9:00—21:00

//展览地点

杭州市拱墅区环城北路浙江展览馆2楼4号展厅

//预约方式

本校学生凭校园码,校友凭校友码入馆观展,无须预约。

社会各界朋友须按照场馆的预约方式入场观展。

由于微信公众号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您想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每次阅读文章后,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这样每次推送的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中国美术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类似文章